游客发表
一是要对安全生产做好风险防控,要履行好主责的责任、脊梁的担当,防控好设备风险和运行风险,守护好通道安全。
工业化后期,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,此时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下降,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比重不断上升。石油消费量增长5.5%,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.3%。
根据2000年至2015年用电量分析发现,在上升期(2000年~2007年)时,用电量增速、经济增速同步上升,但用电量增速要大于经济增速。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比重上升,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增长6.3%。就电力而言,2017年河南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,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080~312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0%~4.4%。电力供需继续保持宽松态势。
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、工学博士白宏坤称,在去库存期间,企业生产用电量增长少而GDP仍在增长,电力消费与GDP增长会出现明显背离。预计今年电力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今年河南的供电量如何?是偏紧还是宽松?能源蓝皮书称,考虑能源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,预计今年全省能源仍将保持需求低速增长、供需总体较为宽松态势,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.9%。预计全年新增装机略超1亿千瓦,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.5亿千瓦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进一步提高至38%左右。
电源投资节奏继续放缓、结构继续清洁化,中东部地区新能源投资和投产占比持续提高,煤电投资和新增装机规模均同比减少,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。其中,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.0%,主要是电气化铁路用电量增长13.0%的拉动,与近年来我国传统铁路电气化改造以及高铁、动车快速发展趋势相吻合。二是今年气温偏暖因素影响,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为1961年以来最暖冬季,影响取暖负荷及用电增长。东、中、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.0%、6.2%、9.5%和4.9%,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.9、1.5、8.5和3.5个百分点。
分区域看,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,华中、华东和南方区域供需总体宽松、部分省份供应能力富余,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相对过剩。全国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468小时、同比提高46小时。
其中,华北电网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,华东、华中、南方电网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,东北、西北电网区域电力供应能力相对过剩。全国水电设备利用小时623小时、同比降低68小时。(二)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,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提高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.1亿千瓦左右,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000万千瓦左右,煤电5000万千瓦。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、部分地区相对过剩,煤炭各环节库存下降、电煤供应偏紧、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攀升,部分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已整体亏损。
二是今年春节较早以及气温偏暖,加之企业普遍对市场预期持积极态度,节后企业开工复产情况明显好于上年。全国主要电力企业总计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.8%,其中,电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.1%,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占53.0%。一季度,宏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,今年春节较早以及气温偏暖促进节后开工复产较快,加上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,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.9%,增速同比提高3.7个百分点,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。截至3月底,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.51亿千瓦、同比增长12.9%。
一季度全国新投产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394万千瓦、同比少投产48万千瓦,东、中部地区太阳能新增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.6%,开发布局明显优化。跨省输出电量增长9.3%、增速同比提高5.7个百分点。
此外,上年同期第二产业用电仅增长0.2%导致低基数也是重要原因。商业、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增长4.8%、增速同比下降4.8个百分点。
二是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较快增长,增速同比下降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3.3%,延续近年来用电快速增长势头。三是上年同期低基数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当季用电增速。火电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.0%,其中,煤电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4.4%。主要是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尤其是基建投资高速增长,同时,PPP项目加速落地,企业预期较好,加大生产力度,制造业用电量实现9.0%的快速增长。西部地区受高耗能行业增速同比大幅回升影响,用电增速大幅提高。
五是各地区用电增速均同比提高,西部地区增速领先。部分大型发电集团数据反映,一季度三北地区弃风率同比降低了8个百分点左右。
东、西部地区对拉动全国用电量增长的贡献较大,分别为2.9和2.5个百分点。受来水偏枯和上年底蓄能值相对偏低的影响,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.1%。
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,通过开展风电跨省区市场化交易、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发电、合理安排火电机组深度调峰、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等工作,积极促进风电等新能源消纳,是当季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、弃风问题缓解的主要原因。化工、建材、黑色、有色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.4%,是制造业用电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。
水电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3.2%,全国基建新增水电装机193万千瓦、同比多投产34万千瓦。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70.6%,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并网发电量同比增长78.4%,设备利用小时275小时、同比提高11小时。电网企业加大风电等新能源跨省区外送,风电供暖、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发电等增强风电就地消纳能力,风电弃风问题明显缓解相关负责人介绍,新机场配套电网建设工程正不断深入,除张华变电站外,张家务、广厦、杨各庄变电站也已开工建设。
从工厂生产主体钢结构,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,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安装相比,节省了近两个月建设周期。现在进入主厂房外墙板安装前期施工阶段,一条条外墙钢筋如卫士一般守护在厂房外表面,水泵房、油池等附属设施也已开始动工。
此外,由于现场主要是拼装工作,没有扬尘及现场湿作业,也降低了对空气环境的污染。张华站位于新机场的西北部,离航站楼约有七八公里,总占地面积3690平方米,计划为新机场拆迁安置房提供电源支撑。
下一步将进入主厂房内墙施工、附属设施及地下管线施工步骤,五一期间也没有停工,保证关键节点的施工进度。建成后,新机场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都将大幅提升。
预计到2019年,北京新机场一期建成后最大负荷将达到26万千瓦,较现有地区负荷增长近7倍。新机场区域以前主要为农村地区,地区用电负荷仅约为3万至4万千瓦,供电能力非常有限。十三五期间,国网北京电力将在新机场地区规划建设8项输变电工程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张华变电站已完成主厂房搭建及钢梁、钢柱吊装工作,站内一层、二层楼板已完成浇筑,整体结构已初见雏形。
国网北京大兴供电公司员工、该站项目经理郝译说。张华变电站是北京地区第一个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的变电站。
日前从国网北京电力了解到,目前,新机场地区规划建设8项输变电工程中最先开工的110千伏张华站,已完成主体钢梁钢柱的搭建,正式进入主厂房外墙板安装前期施工阶段,工程于今年10月底如期投产。而按照规划,北京新机场终期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.3亿人次以上,是目前首都机场的1.5倍,年用电量约8亿千瓦时,相当于现在首都机场的1.6倍
从工厂生产主体钢结构,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,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安装相比,节省了近两个月建设周期。新机场区域以前主要为农村地区,地区用电负荷仅约为3万至4万千瓦,供电能力非常有限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